最近,国家体育总局点赞苏超带来的影响力,最主要的是带来的消费增长!
截至8月17日,“苏超”累计吸引超130万现场观众,单场最高上座60633人,创中国业余足球赛事纪录。 赛事覆盖江苏13个地级市,516名球员中65%为业余选手,涵盖学生、快递员、维修工等职业。
而在8月19日,国家体育总局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上两次点赞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称其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很多人这个时候则表示不需要体育总局来点赞,因为我们玩的不是体育!
另一方面,苏超带来的火爆程度以及各省争相模仿的动静,让足协也十分头疼!足协现在最头疼的局面还是来了苏超火的一塌糊涂,各省都跟风搞起了自己的省联赛。可足协连“一分钱好处”都没捞着。
当年他们还想着拿体育竞技的“帽子”扣在苏超上面,结果苏超省委直接摊牌了,我们报的是文旅项目啊,不归你们管!
这下好了,人家直接甩开的足协自己玩上了苏超,现在火到什么程度呢?连央视都扛着摄像机来直播,赣超已经开踢了,粤超马上开始登场,山东还有鲁超…各个省都聪明了,都把联赛定位成了文旅赛事,这下就再也不怕像当年贵州村超那样给卡脖子了。
要是全国三十多个省都能搞自己的联赛,最后搞个全国总决赛。场面可就牛逼了。说真的,最早能把苏超定成文旅项目,那个人一定是天才。
你反观足协,现在手里的中超,国家队从亚洲前排顶流已经滑到了亚洲第十了,赞助商从四十多个现在缩减的就剩几个了。四十多亿的赞助说没就没了,你再看苏超这边赞助商从六家暴涨的二十九家,连喜力这种国际大牌子都抢着合作!
最绝的是什么?十三支队伍个个都有自己的独立赞助商,连原本垫底的常州队都不愁没人投钱(常州实际上成了香饽饽)。说实话,看见这些数据,我是又心疼又解气,心疼的是咱们的中超怎么就走成这样了?解气的是地方联赛终于找到自己的出路了。
苏超不但带动了经济,消费,旅游,文化,酒店~,还带动了足球“运动员”的就业。要知道,现在苏超的球员每天的训练补贴都在300到500块, 基本上加上比赛津贴普通球员的工资都在万元以上了,部分球队的职业球员的工资更是在2到3万以上(北部较低,南方较高),要知道,在中甲赛场,中乙赛场很多球员的基本工资也就三五千块钱,能拿两三万的都是主力球员了,撇开外援不说!
业余球员的薪水都这么高了,还踢职业联赛干嘛呢?当然,这里是指的那些踢不上顶级联赛的顶级球员,国家队级别的球员就另外一说了,毕竟曾经经历过金元时代的球员也看不上业余球队的这点点收入和津贴!
苏超开天辟地的出现,带动了整个社会很多不一样的画面!现在比赛票价亲民,球员拼的热血沸腾,那观众看的也是酣畅淋漓,没有天价的外援,反而本土小将越踢越好,不论输赢常常都是座无虚席。
我想,其实,中国从来都不缺好的足球苗子,缺的就是个靠谱的舞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