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还记得2013年那出“黄金大妈”风暴吗?一夜之间,无数阿姨们仿佛中了什么魔咒、杀进金店疯狂买买买,柜台前都快挤塌了,旁边的小青年只能瑟瑟发抖,生怕钱还没捂热下一秒就蒸发了似的。
一度,黄金大妈们成为投资界最扎眼的存在,让无数投机客都自愧不如,后来黄金价格一波爆拉,这群阿姨们不但没被割韭菜,反而成了抄底霸主。
结果霸气还没退去,这几年新风口又冒头了——这次,不是去珠宝店买金镯子,也不是进银行抢理财,而是悄悄滴盯上了20年期国债。
对,没看错,就是那个看起来枯燥、名号里带着岁月沉淀气息的国债,20年!这不是拼手气,是拼定力的游戏。
说真的,20年国债的热度赶得上“黄金大妈”那会的神勇吗?
有人会问,国债不就那点利息嘛,比余额宝还低,有啥可抢的,还要锁定那么多年,值当的吗?
讲真,刚看到20年国债这个词的时候,不少投资小白脑子里大概冒的都是三个大字:“无聊死!”
别急,其实外表寡淡的“20年国债”,骨子里还真藏着点门道。
不是说市场上三年五年的债券都被抢到飞起么?那些只能在银行窗口抢的储蓄国债,早就成了手快有、手慢拍大腿的抢手货。
可20年、30年乃至50年国债,不仅期限拉得老长,人家还能像股票一样在交易所随时买卖。
要说门槛,那点10万块的起始面值,看起来高高在上,其实和当年黄金大妈们的大手笔比,还真不算夸张。
但问题来了,这堆看起来门槛高、收益“平平无奇”的超长期国债,到底有啥操作空间,值得这么推崇吗?
市场最近倒挺有戏剧性,债市动辄就是“跌麻了”的哀嚎,有人说理财产品亏钱已经算倒霉,“超长期”债券那可是直接上天——跌幅大到让人心梗。
统计数字不是吓唬人,比如主投20、30年期国债的某基金,近三个月就干出了-3.39%的成绩,年内最大回撤也有4.38%。
这要是黄金大妈们遇上大回撤,分分钟心梗加心梗。
可是眼别只盯回撤,翻翻去年到现在一年期的收益,人家居然还能有5.52%。
要知道理财产品今年大多怂得跟小白兔似的,这表现别说投资小白,一些老江湖都得多看两眼。
说这会的确像2013年黄金被砸盘的时候,情绪极度恐慌,大家一直在等“有没有更惨的底”,结果大妈们冲进去搞了波大的,转头就是闭眼吃肉。
债券市场不也是这模式吗?人心是风吹草动,新闻说债要凉凉了,市场就跟着跳水;吹风要起势了,马上顶头翻红,各种利好猛刷,就差大喇叭喊多。
于是就有个经典设问:现在是不是抄底买入的好时机?
如果站在现金流和收益两个角度来想,这波20年期国债的“诱惑”,你得盘一盘。
其实超长期国债品种还不少,20年、30年、50年的都有。
票面利率一看,最高的也不过2点多,愿意搏一搏的可以买50年,想要稳点那就盯20年。
有玩债券的朋友说,20年期的抗风险能力比那些超久远的50年更有保障,尤其是目前到期收益率还能跑赢大银行定存0.4%-0.6%,安全感直接拉满。
你别笑话这0.4%或者0.6%,大额存单出手也得拼网速、刷脸,人家国债可是100%到期兑付,每一分利息都有保底,真不是一般玩意。
当然有人说收益“看不上”,毕竟不是那种房价翻倍、股票暴涨的刺激。
可问题是现在你真正能找到无风险、绝对安全、还能锁定精准收益的东西真的不多了。
无风险这三个字,怎么烫金都不夸张。
再说期限,有人怕20年时间太长,万一要用钱咋办?但要我看,这玩意当个配置组合,搭配点别的资产,风险根本谈不上“爆雷”那种程度。
你hold不住,全仓梭哈本来就不科学。
还有点需要直说,债市大跌大家都知道,尤其是这两年,三天两头就有"杀跌"的声音。
10、20、30、50年期的债券,几乎都是腰斩级波动。
对比短债,人家三五年期跌得还不算夸张,超长期真的是坐过山车。
不过市场总有周期,3月低点买入的那批“老玩家”,到目前为止,账户里的本金非但没亏,反而涨得美滋滋。
跌的时候怕,涨起来又不敢上车,这就是普通人投资心态的通病。
真实情况其实没有什么绝对安全,但20年国债,如果你真的熬到最后,哪怕中途中二、三波折腾,最后都是100%本息归你。
这种安心感,估计是小时候攒压岁钱塞进储蓄罐的级别。
搞笑的是,有人还会纠结20年和30年到底谁更香。
看数据,期限利差那叫一个跌宕起伏,讲真现在正处在历史最低点。
有些人赌30年利率会飞天,结果要不就短期跌得比20年还快;
有时候两者一起涨,20年反倒更能守住阵地,风险因子再往稳里走一层。
怕刺激又想分钱,优先20年,这好比美食家点菜,既不要太辣也不爱清淡,得中庸才最养生。
再说10年债券和20年债券的问题。
利差这事,过去十年确实都是“忽上忽下”,现在倒正好卡在中段。
假设极限情形发生,10年国债利率飙回到1.9%,那20年要追涨,账面要亏个4.5%-5.25%。
但问题是,即便市场跌成那样——只要你一直拿到期,没有抛售,账面浮亏都是“虚惊一场”,最后钱100%如数奉还,利息分文不少。
每一次大跌,其实都是给“耐心党”铺路,他们等的就是下一轮收益的抬头。
看似没有刺激爆点,其实稳健买家暗搓搓在里头赚小钱。
就怕你追涨杀跌,不信邪,中途割肉,那才真是“后悔药都来不及吃”。
至于到底要一次性梭哈买满,还是分批慢慢建仓?
打个比方,这跟你去菜场买菜,明知道明天可能便宜点,今天也不会啥也不买。
分批买进,边走边看,才是多数人真正能放得下心的做法。
说到底,没有谁能掐准市场的分分秒秒,能守住最后的耐心就已经赢了大多数人。
讲到这里,20年期国债到底值多少?有人眼里,它就像草纸一样无足轻重,追求刺激感的一定看不上。
可在风险厌恶型、或者只想睡个安稳觉、不担心明天突变的小伙伴眼里,20年国债还真是保命神器。
收益算下来,以当前价格和票面利息,比某些宣称“保本”的年金险每年还多几百元。
本金周期结束后还额外赚一波,急用钱的时候价格又跌不到什么谷底,这才是稳健投资的精髓。
很多保险产品真不赖,但债券攻守兼备,这种躺赢机会并没那么多见。
错过今年,也许要再等十年才会有同样的机会。
别到时候市场一反弹,又有人说“要是我当初碰一把就好了”。
其实,投资从不过时,每一波市场低点背后,都会藏着一批“后知后觉”的赢家。
有人搭上风口,有人却还在围观中迟疑。
世界原本就没有绝对安全,投资的世界更是如此,没有随随便便的高收益,只有看似寂寞的稳健布局。
国债不炒作,不贪心,不跳水——最大的风险,或许就是你错把稳健当成无趣。
聊到这,你还认不认2013年的黄金大妈?你敢做2024年20年国债的大妈么?
如果连家里“绑架”全家理财的主心骨都在行动,那么新一代抄底,也许就是从你我开始。
话说回来,你会考虑把资金投入20年期国债吗?是分批布局,还是一次性抄底?留言唠唠,看看你的投资逻辑和大众有啥不同。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