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以为基金圈的“疯狂”遥不可及,只有顶尖投资大佬天天在风浪里乘风破浪,散户只能在岸边搓手看热闹?其实说真的,2025年的前三个季度,市场上那波翻盘和逆袭,已经逼得不少人直呼“我怀疑自己进入了新世界”!
到底怎么回事?咱们先来抛个小梗,把悬念留给大家:有人说,一只冠军基金今年收益爆炸,直接干到194%!你敢信吗?Top25里,回报率低于110%,那都叫“边角料”,压根挤不进去!不少网友不是在炫耀“躺赚”,而是在后台瑟瑟发抖,怀疑自己是不是买错了赛道。那到底,这波基金圈的“旱涝分明”,背后是哪些玄机呢?谁才是真正的赢家?科技主线?创新药?还是那个挂着“港股创新药ETF”名号的神秘选手?更有甚者,债市今年承压,但可转债基金居然“逆势称王”,这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数据摆在那儿,但部分细节似乎还藏着谜团。咱们一起来抽丝剥茧,扯一扯那些弄潮儿背后的故事。
说起来,今年A股基金的画风,真不按套路出牌。Wind的数据是冷冰冰的,但背后的消息却足够让人心跳加速。前三季度,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直接干到25.51%的收益率。这不是小儿科水平了,说是近年来难得的好行情那都不为过。翻到历史账本,去年、前年那点增长都得靠边站。有人就问,这股强劲的上涨动能是哪里来的?政策面稳稳托底,资金潮不断‘灌溉’股市,结果是谁喝了头口水?科技、成长,这些标签搅起了一池春水。你以为基金经理都是手把手抓板块?其实,你得看清人家是真在抓“风口”,不是单纯跟风赚吆喝。科技主线和成长风格的基金,说白了,是被行业景气和估值回暖直接推上了台面。年内翻倍的基金多达53只,你没看错,是五十三只!不谈整体,这数量已经把“牛市来了吗”这种老掉牙问题按在地上摩擦。
接着,咱看明星选手。一号选手任桀管理的永赢科技智选混合,今年回报率194.49%,妥妥地卡在基金圈顶端。第二位张韡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也不含糊,155.09%的回报率把QDII基金一举推向风口。第三名冯炉丹管的中欧数字经济直接140.86%,后头恒越优势精选、中航机遇领航也都在127%上下。你说,这条榜单怎么看都像是“科技+成长+创新药”的大狂欢。主动管理阵营更是卷得飞起。主动型基金,今年真的是翻身仗打得漂亮。按照同花顺iFind统计,想进前25,回报率不得少于110%——这难度,不亚于高考清北。前9个月翻倍的53只基金,其中偏股混合型就揽了28只,比例超过半数。赛道轮动快到让人眼花:一季度AI和人形机器人成了带头大哥,第二季度创新药跳出来说“让一让我来”,三季度又轮到CPO接棒。哪个是当下热点,看谁起得快,落得及时,错过一个板块,基本赶不上列车尾气。
再看前十的持仓,今年前三季度各领域几乎都分到一杯羹。有意思的是,发起式基金扎堆;新基金经理突出重围——市场上不时地出现“小登”“中登”“老登”调侃,这就是基金圈的华山论剑。发起式、主动型、小公司甚至新经理,真有点“人是铁,钱是钢,总得冒泡才算数”。你琢磨市场风向的时候,其实人家基金公司在背后早就开始兵分两路:主打主动工具还是工业化平台,老牌的公司埋头挖人才体系,这种持续深耕不是一年两年能看出名堂的。永赢基金布局工具化产品,中欧打造工业化平台,富国、大成、安信、宝盈这些老将,手底下人和思路都在拉架。ETF之外,好几家公司还暗自较劲,主动系的狼性没变。
监管那边也不是吃素的,长期主义引导资金流向,哪个投资者今年能做个清醒人?你如果翻翻有五年业绩历史的产品名单,今年只剩寥寥几家(安信、大成、中信建投、凯石、东吴、华宝、宝盈、华泰柏瑞)在场,剩下的都还是“少年猛虎”,经验尚浅,但冲劲十足。
真正让市场灵魂出窍的,是港股创新药ETF。今年被动指数基金“霸榜”,港股创新药这种题材直接拉满存在感。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回报率114.01%,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也有110.37%,第三名富国恒生港股通创新药及医疗保健ETF106.47%。这一串数据,你让那些年跟风买科技ETF和医药ETF的人心里怎么想?有投资人还不信,自家买的港股创新药竟然能把主动基金怼得无话可说。榜单前十里不仅有创新药ETF,还混进通信设备ETF、医药ETF,还有黄金ETF。谁说被动只能“跟指数”?黄金涨得靓丽、人工智能板块爆发,谁敢说行情没花头?ETF看似被动,其实是暗藏玄机,行情火了赚得不厚也够人工舒坦。
至于指增基金,双创主题成了主力军。永赢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增强冠军,67.53%回报,嘉实中证半导体指数增强65.13%,广发中证科创创业50增强策略ETF64.37%紧随其后。你要是真琢磨,发现一个规律:指增产品跟指数的联动是基本盘,比拼的是谁超额做得漂亮。这种基金,坊间评价是“吃指数饭,炒超越菜”。今年能做到60%以上回报的增强基金,简直就是市场老司机。
说债券,今年的日子可就没那么滋润了。万得短期纯债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一个勉强0.16%,一个还剩-0.37%,跳水泳坛都笑了。债牛结束基本是市场共识,庄家机构密集赎回,发朋友圈都带着哀愁。不过,可转债基金竟然冲出来成为冠军,这波操作让不少债基狗都迷糊。今年权益市场有红利,可转债仓位撑起了门面。南方昌元可转债债券(刘文良管理)直接44.21%,堪比权益类了。前五里还混进了鹏华、华夏、博时等可转债增强基金,谁说债市不能造“翻倍基”?不过,新上市的科创债ETF表现就有点拖了后腿,整体名次偏后。
多资产配置这边,FOF产品也杀出重围。年内回报率超30%的FOF高达29只,投资者眼里,那就是新宠儿,发行热浪不断。国泰行业轮动股票FOF-LOF拿到67.89%,也算行情的上游。易方达、一众同行旗下各类FOF几乎霸榜前七,发起人和管理团队的“节奏感”很强,可见基金领域这年头不是单线打拼,组合拳更吃香。
跨境基金,港股创新药轻松占据聚光灯。“翻倍基”扎堆,张韡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涨幅155%,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 112.8%,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混合 105.65%。还有工银新经济混合美元、华泰柏瑞恒生新药等紧跟其后。对QDII、ETF这些产品有执念的投资人可谓“不枉跟风一场”,今年真让港股创新药成了“超级IP”。
蹊跷点在哪儿?你别只看榜单高潮,其实背后还有一堆矛盾。第一,基金业绩波动大,热点板块轮动快,谁抓对谁躺赢,抓错了分分钟垫底。AI、人形机器人、创新药、CPO、黄金、信息设备,哪个才是下一个风口?谁都说不准,基金圈早成了速度与激情的游戏场。第二,主动管理和被动ETF谁才靠谱?这不是“玄学”,更多的是谁能把握市场脉搏,谁有足够多优质团队和策略把控。过去那种“一基走天下”思维,现在真不好使。第三,债券基金的困境,去年还风头正劲,今年就草草收场。可转债能不能成为鸡肋里的香饽饽,下个季度说不定剧情反转。
揭开谜底之前,是不是有些细节还让你心存疑虑?这里并没有绝对的胜者,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和“黑暗瞬间”。今年基金圈火的是科技成长和创新药,下一个季度是不是还会这么猛?且看基本面和资金流动变化。主动管理“翻身仗”没完没了,被动ETF靠的更多是大盘行情;指增产品则在指数基础上比拼“内功”。债券领域正面临迷雾,能不能探底反弹没人敢下定论,多资产配置、跨境基金、港股创新药ETF的爆红也在提醒大家,分散投资、不迷信单一板块,才是王道。
最终,市场风格的切换可能依然会快到让人来不及反应。基金投资今年把“勇敢者的游戏”做得淋漓尽致,每个板块都有涨跌,每种产品都有起落。主动管理、被动ETF、指增、可转债、FOF、跨境创新药ETF,谁笑到最后,得看市场脉搏变幻。投资人要有足够的清醒:不要妄想一次押注永远稳赢,热点不是天天都有,风口不是随时都来,分散布局才是基金投资的姿势。
说到底,今年前三季度基金业绩榜像是快手直播里的弹幕刷屏,剧情天天有新花样,主角不断换人。市场情绪、政策推动、资金进出,缺了哪一环都可能让你的收益图谱变形。别再低估主动基金的爆发力,也别以为ETF只是“佛系跟随”,指增、可转债、FOF这些边缘型选手,说不定哪天就是闷声发大财的那一个。
基金投资圈的事,其实距离我们每个投资人的钱包,只有一只手的距离。你说科技创业赛道风云变幻,创新药ETF一骑绝尘,债市暗流涌动,可转债蹦出黑马,FOF再添新丁,每个板块都是“群魔乱舞”,只要你理解市场逻辑,不盲目跟风,就能在这波行情中找到自己的节奏。
那问题来了,你今年买的基金在榜单上吗?你更喜欢主动还是被动?你怎么看待科技成长、创新药ETF的快速轮动?欢迎留言,聊聊你和基金的那些奇幻时刻!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