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时事热点观察者
市场风云突变,一则有关于“三百元以下无真羽绒服”的说法在社交平台疯传,消费者们手握钞票,陷入迷茫。
近期,一则关于“三百元以下买不到真羽绒服”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全网热议。有女装店主信誓旦旦宣称,这个价位买的都是“飞丝”而非真羽绒,让不少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心里一凉。
但质检专家很快站出来指正,价格不能作为判断羽绒服真伪的唯一标准。这场争论背后,是整个羽绒服市场的品质迷雾与消费者的选购焦虑。
市场迷思,价格并非唯一标准
“三百元以下无真羽绒服”的说法一经传出,迅速在社交媒体发酵。不少人开始怀疑自己衣柜里和购物车中的平价羽绒服。
这场争论把消费者分成了两派。有人坚信“一分钱一分货”,认为低价必然偷工减料;也有人反驳称,品牌促销款常有“白菜价”真羽绒服。
市场数据提供了更客观的视角。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对14家电商平台的抽查结果显示,265批次羽绒服中,有45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17%。
问题主要集中在“绒子含量虚标”和“填充物以次充好”等方面。这确实印证了市场上存在部分不良商家。
然而,羽绒服行业人士孙先生从成本角度分析,给了我们不同思路。他坦言,一件轻薄羽绒服的填充量通常在60克到100克。
若使用绒子含量90%的鸭绒,羽绒成本在40到100元之间。加上面辅料和加工,总成本约在150元到250元左右。
价格迷雾,羽绒服成本大揭秘
羽绒服的价格构成究竟是怎样的?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祝炜解析,不同的羽绒原料在总成本中占比有较大区别。
鹅绒成本占整件衣服成本约一半,从35%至70%不等;鸭绒成本则占约三到四成。
根据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的统计分析,近两年普通白鸭绒价格每千克约420元至550元、普通白鹅绒每千克约840元至1200元。
这只是普通合格羽绒的价格,高品质的羽绒价格更高。
那么,一件羽绒服的核心成本到底多少?祝炜估算,一件填充150克90%绒子含量白鸭绒的羽绒服,羽绒原料成本约63元至83元。
加上面辅材料和人工,核心成本在126元至248元之间。再算上其他成本,合理售价不太可能低于300元。
选购智慧,看清两大关键指标
消费者如何跳出价格迷雾?业内专家一致指出,选购羽绒服不能单看价格,而应关注洗标上的两项关键指标——绒子含量和充绒量。
2021年实施的新国标明确规定,绒子含量50%以上才能称为“羽绒服”。目前,市场主流产品的绒子含量分70%、85%、90%、95%等多个档次。
填充量越大、绒子比例越高,保暖性越好,成本也随之增加。
充绒量则直接决定保暖程度。据业内人士介绍,轻薄羽绒服充绒量约50克至80克,普通羽绒服约100克至200克,厚款或者中长款充绒量在250克以上。
若产品宣称“90绒200克充绒”却售价过低,确实存在风险;但轻薄类产品本身羽绒量少,价格低并不代表造假。
破解谣言,“飞丝”真面目揭秘
在羽绒服选购中,不少消费者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飞丝”。网上关于“飞丝是化工产物”“便宜羽绒服都是飞丝填充”的说法层出不穷。
真相究竟如何?业内人士孙先生澄清:“其实羽绒和飞丝,从源头上就是同一种材料。”
他解释道,“绒是鸭、鹅身体靠近皮肤的那层细毛,飞丝则是羽毛打碎后脱落下来的细丝。它们都是天然产物,不存在什么化学纤维这一说。”
暖频道品牌设计总监杨锐从结构上进一步解释:“绒子就是呈朵状的那种毛,保暖性最好;而绒丝是从绒子上脱落的一根根纤维;羽丝则是羽毛上掉下来的那种带杆的纤维。”
孙先生认为,消费者对飞丝的看法更多源于信息误导:“飞丝总比棉花保暖好,它只是蓬松度不如绒子。”
实用技巧,五招辨别羽绒服品质
除了查看标签,消费者还能通过哪些方法辨别羽绒服品质?质检专家提供了实用的“五辨法”。
一看标签。注意标价签、水洗标及网络销售页面的宣传内容,吊牌是否完整、准确。应选择标注“GB/T 14272-2021”新国标的产品。
二按蓬松度。将羽绒服放松平铺,用手按压并快速撤回,看羽绒服能否迅速回弹并恢复原状。回弹时间越快,表明蓬松度越高,保暖性越好。
三捏手感。用手捏羽绒服,感受其手感柔软程度、有无完整的小毛片等。如手感柔软又有完整的小毛片则为合格产品。
四揉面料。双手揉搓羽绒服的正反面,检查面料上有没有钻绒、钻毛。如有绒毛钻出,则说明所使用的面料或里料防钻绒性能差。
五闻气味。羽绒服不应有刺鼻异味。如有,说明使用的羽绒质量和处理过程可能有问题。
行业变革,质量分级指日可待
好消息是,羽绒服市场正在走向规范化、透明化。浙江省平湖市已率先试点“羽绒服质量分级”。
在国家标准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以绒子含量、蓬松度等五项关键指标,将产品划分为5A至A五个质量等级。
目前,平湖已有17家企业率先通过严格检测,成为首批获得3A以上评级的品质标杆。这些企业的产品均实现“一件一码”,消费者扫码即可查询权威检测报告。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产品质量分级试点工作,依托构建科学规范的分级评价体系,引导企业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等为核心的发展新优势。
这对于遏制低价低质非理性竞争,促进消费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走进商场,轻薄款羽绒服标价多在300至500元,中长款则普遍千元以上。线上平台更为多元,从200元到数千元的羽绒服应有尽有。
消费者握着标签,反复比较绒子含量和充绒克数。有人花899元买下品牌新款,也有人用279元淘到原价相同的90绒清仓款。
行业专家一句话点破关键:“三百元以下不一定是假,三千元以上也不一定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