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新办近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传来好消息,中央财政已下达第一批养老服务消费补贴补助资金11.6亿元,36.51万张养老消费券已发放到失能老年人手中。这一政策的落地实施,既有效缓解了失能老年人家庭的照护负担,也为养老服务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养老服务消费补贴试点的有序推进,一个关键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谁来科学评估老年人的失能等级?谁来确保消费券精准发放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谁来保障养老服务质量达标?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指向了一个新兴职业——养老服务评估师。
今年7月,民政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的通知》,标志着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面向全体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实施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政策明确规定,针对中度、重度、完全失能等级的老年人,给予相应补贴,补贴标准根据失能等级梯度设置。这种精准化的补贴发放模式,背后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对老年人的能力状况进行科学、客观、标准化的评估。从消费端来看,只有通过专业评估,才能确保补贴资源向高照护需求群体倾斜;从供给端来看,服务机构需经民政部门认定并纳入监管体系,这同样离不开专业评估人员对服务质量的持续监督。
银发浪潮下,养老服务面临专业人才荒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亿,占总人口的22%;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亿,占总人口的15.6%。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约占世界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近乎欧盟老年人口的两倍,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已稳居世界首位。
更严峻的是,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4》报告预测,到2035年、2050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将分别达到22.8%和30.9%。预计到2035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3亿,至2050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4亿。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高龄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多,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面对如此庞大的养老服务需求,我国养老服务行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当前养老从业者多为单一技能背景,缺乏系统化的专业培训。高校培养体系滞后导致"医养管"融合课程不足,智慧养老、适老化设计等新兴领域课程覆盖率低于20%。传统的养老护理员虽然在一线照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他们主要承担的是生活照料、健康看护、情感陪伴等具体服务工作,缺乏对老年人整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养老方案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养老服务评估师这一新职业应时而生。养老服务评估师是根据老年人服务类型、照料护理等级进行老年人能力评估、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估的专业人才,兼具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律、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等基础知识。这一职业的设立,旨在培养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综合需求评估、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估、养老方案制订与实施、照护技术实施、养老培训指导、实务应用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养老服务评估师:区别于护理员的高端专业人才
很多人可能会问,养老服务评估师和养老护理员有什么区别?从此次养老服务消费补贴政策的实施就能清晰地看出两者的差异。
养老护理员的工作重心在于"做",他们是养老服务的直接提供者。比如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睡眠等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协助老年人进行日常活动和康复锻炼,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提供情感陪伴与心理疏导,组织老年人参与社交和文娱活动等。他们需要掌握的是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照护特点、常见病的照护重点、饮食营养需求、康复理念等实操性知识和技能。
而养老服务评估师的工作重心在于"评"和"管",他们是养老服务的规划者和监督者。在消费补贴政策执行过程中,正是养老服务评估师负责对老年人进行能力评估,科学判定其属于中度、重度还是完全失能等级,从而确定相应的补贴标准。他们还要根据评估结果,为老年人制定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方案,明确需要哪些类型的服务——是长期入住养老机构、短期入住养老机构、日间托养还是居家上门服务。这需要评估师具备医疗护理、心理学、康复技术等专业领域的深厚知识,以及机构运营、智慧养老系统管理、风险控制等综合管理能力。
可以说,如果把养老服务体系比作一座大厦,养老护理员是辛勤工作的建设者,而养老服务评估师则是手持图纸的设计师和质量监督员。两者分工不同,但都不可或缺。政策要求服务机构需经民政部门认定并纳入监管体系,保障服务质量与安全,这一监管职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养老服务评估师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专业评估。
广阔的职业前景与巨大的人才缺口
银发经济正在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领域。本次消费券的发放范围涵盖长期入住养老机构、短期入住养老机构、日间托养和居家上门等4大类,这对于群众迫切需要的各类养老服务业态的培育起到了引导支持作用。从基础照护服务到高品质生活,从医疗健康到文化娱乐,银发经济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既是民生保障的"责任题",也是经济发展的"机遇场"。
养老服务消费券的发放,有利于挖掘市场需求,推进供需匹配,从而推动各类参与主体扩大投资、增加服务供给。随着政策的细化落地、各类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养老服务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期。而市场的扩张,必然带来对专业评估人才的大量需求。
行业亟需既精通医疗护理、心理学、康复技术等专业领域,又具备机构运营、智慧养老系统管理、风险控制等综合能力的跨界人才。养老服务评估师相关人才缺口巨大,相关青年人才缺乏,直接制约养老机构连锁化扩张、医养结合模式落地及智能化升级进程。可以预见,特别是2035年、2050年两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将出现指数级增长现象,这无疑会进一步加重社会的整体养老负担,对养老服务评估师的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对于有志于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年轻人来说,养老服务评估师无疑是一个充满机遇的职业选择。这个职业不仅社会需求量大、职业发展空间广阔,而且工作内容专业性强,社会认可度高,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专业价值,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考试即将启动,规模化人才培养迈出关键一步
为了推动养老服务评估师职业的规范化、职业化发展,养老服务评估师职业能力水平考试即将启动。据了解,考试相关安排将于近期公布,考试报名也即将开始。
养老服务评估师考试是面向养老服务评估人才的专业水平评价认证,面向全社会开放。考试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等级,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从业者的需求。考试在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共计35个城市设置了考点,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西安、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郑州、济南等,覆盖范围广泛,方便各地考生就近参加考试。
值得注意的是,养老服务评估师考试网是考试的官方网站,也是报名的唯一渠道,考生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报名,避免上当受骗。考试教材将在考生完成报名缴费后免费邮寄,为考生备考提供权威学习资料。
培养专业人才,助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此次养老服务消费补贴政策的实施,从消费端精准发力缓解了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负担,从供给端引导资源投向优化了养老服务供给结构。而要确保政策效果最大化,离不开一支专业、高效的养老服务评估师队伍。只有通过科学、标准化的评估,才能确保补贴精准发放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只有通过专业的服务质量评估,才能保障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只有通过个性化的养老方案制定,才能真正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的养老需求。
破解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短缺困局,需要构建养老服务评估师规范化、职业化、规模化培养体系。养老服务评估师考试的推出,正是朝着这一目标迈出的关键一步。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认证体系,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养老服务行业,推动行业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年轻化;通过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可以提升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随着养老服务支持政策的细化落地、各类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银发经济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成为推动内需增长的新引擎。而在这个过程中,养老服务评估师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连接老年人需求与养老服务供给的桥梁,成为保障养老服务质量的守门人,成为推动养老产业供给提质的重要力量。养老服务评估师职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数亿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也关系到银发经济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能否顺利实施。让我们共同期待,随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