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90。
冷不丁看到这个比分,你可能以为我在说彩票号。
可别误会,这是一场篮球赛留下的“后遗症”。
不是所有的遗憾都能用一句“下一场见”来打发。
画面还在脑子里转圈,胡金秋和王俊杰站在球员通道口,像两棵没来得及收割的麦子,直愣愣盯着澳大利亚人把奖杯举过头顶。
现场气氛安静得像深夜四点的地铁站,怎么都热闹不起来。
你要说这俩人有什么大毛病?
真没有。
胡金秋篮下那脚步,灵巧得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小时候练过跳皮筋。
王俊杰的三分,刷得对手脸色比饮了苦瓜汁还难看。
中国男篮这场跟澳大利亚掰手腕,抢了7个篮板还多拧了3次球权,数据一摆出来,真想给全队发块小红花。
可到第四节,体能像被猫偷走了,球也不听使唤,澳洲那帮老油条见缝插针,最后时刻一分,偏偏就差这口气。
镜头切到胡金秋和王俊杰的表情,你要说他们在想啥?
大概比高考失利还堵得慌。
旁边解说员声音都发颤:“这场比赛,拼了。”
观众席上,有人摔瓶子,有人发呆,还有人默默关了直播,心里骂着裁判,嘴上却说“虽败犹荣”。
成年人世界没那么多英雄主义,有时候连自个儿都劝不过来。
话说回来,中国男篮和澳大利亚的过节不是一天两天了。
姚明那年代,脸都快被澳洲大汉按在地上摩擦。
后来易建联、周琦,谁没被对手“物理超度”过?
这届小伙子,满脸胶原蛋白,眼神都写着不服。
结果呢,最后还是得认命。
前几年世界杯被波兰逆转的画面突然窜出来,周琦发球失误那幕,至今能让人半夜惊醒。
今天就像剧本重演,差点以为在看重播。
当然,网上评论区当场变成“法庭现场”,有人说关键时刻应该造犯规,有人嫌战术安排不够骚气。
说白了,篮球这玩意,数据能看,命也得认。
你说裁判黑?
那年杜兰特三分踩线,谁又能怪裁判?
网友和键盘,天生就是一对怨种,谁还没被喷过?
SEO关键词里“胡金秋遗憾”、“中国男篮惜败”、“王俊杰落泪”早就被刷上热搜,流量和情绪一样,都不缺。
真要说心态,胡金秋那一刻更像是被生活暴击过的成年人,站着不动,谁喊都不答。
王俊杰低着头,像小时候考砸了被老爸叫去谈心。
中国篮球背后是舆论的长枪短炮,输了是“没志气”,赢了是“运气好”。
有时候觉得球员比谁都憋屈,上场拼个半死,下来还得防着舆论回旋镖。
球迷嘴上喊“我们永远支持你”,心里其实在琢磨下场要不要换人。
说起战术,今天中国队那个高压防守真不是白给的。
全场轮转,谁都想抢个表现。
胡金秋内线护框,王俊杰外线拉扯,进攻端能拉开空间,防守端补防到位。
可惜年轻人心气太足,最后几分钟节奏乱了,投篮手感也跟着掉线。
反观澳大利亚,老油条就是老油条,关键球从不手软。
你说年轻球队少点经验不是毛病,关键时刻差点狠劲,倒是有点扎心。
其实,体育这摊事,没什么绝对公平。
你拼得再狠,也可能被人绝杀。
姚明刚进NBA时也被教做人,后来怎么成了中国篮球的门面?
成长就是这样,谁都得在泥里打个滚。
胡金秋、王俊杰,这一代小伙子,眼里有光,身上有劲。
你可以说他们还欠点火候,但不服输的劲头已经在路上了。
网上有人吐槽,“中国不缺冠军,缺的是敢拼的精神。”
听着像鸡汤,其实也没全错。
我们一边喊着“打铁还需自身硬”,一边指望天上掉馅饼。
今天中国男篮没赢,可谁说非得拿冠军才算赢?
下回合再遇见,没准就把这口气咽回去,扬眉吐气。
说到底,篮球不是公式,球员不是NPC。
你在屏幕前喊破嗓子,他们在场上拼到腿软。
下次还会失落,还会被喷,但只要没躺平,故事就没讲完。
谁知道再过几年,站在领奖台上的,会不会还是这俩“通道口兄弟”?
到时候,别光顾着点赞,记得给他们刷一波弹幕。
你有过那种差一秒就能抓住机会的时刻吗?
有的话,欢迎来评论区聊聊,别让通道口的背影只属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