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2025年这个夏天,国际上热闹得很,尤其是东北亚这边。中国这边要办9月3日的抗战胜利80周年庆典,这事儿从年初就传得沸沸扬扬。北京天安门广场上要搞大阅兵,展示各种先进装备,还请了不少外国政要来捧场。韩国那边呢,新上台的总统李在明,本来中方是发了邀请的,希望他能亲自来。
可最后韩方定了调子,李在明不去,改派国会议长禹元植带队过去。这安排一出,媒体上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李在明玩儿平衡外交,有人觉得北京得给他留个座,以示尊重。整个事儿透着现实的味道,李在明这人,从底层爬上来的,脑子活络,选了条不冒风险的路。
李在明上台后,韩国经济低迷,增长率央行预估才0.8%,他得先稳民生。6月5日内阁会议上,定调子花30万亿韩元刺激经济,7月14日还号召民众多出门吃饭,拉动内需。外交上,他说韩美同盟是根基,但也得跟中国、俄罗斯、日本都处好。韩国出口一大半靠中国,贸易额占总量的四分之一,丢不起。中韩建交1992年,从伙伴关系升到战略伙伴,朴槿惠时代朴总统去过2015年的70周年庆典,关系热乎。
可后来萨德事儿闹翻,尹锡悦上台更偏美日,关系冷下来。李在明想修补,6月2日就表态,不介入台湾问题,推韩中日合作。7月3日记者会,重申求同存异,维护中韩关系。他还谴责国内反华言论,禁集会,对中国游客免签,邀请中方来11月的APEC峰会。这些小步走得稳,显示诚意。
现在说到9·3庆典这事儿。早在7月2日,韩媒就爆料,中方通过外交渠道问李在明能不能来北京参加80周年活动。韩联社说,中国政府正式试探意向,邀请他出席天安门阅兵。俄罗斯普京早确认去,美国特朗普还没定,日本网民听说韩国可能去,还恼火,说韩国又亲中。韩国政府琢磨了十多天,7月18日韩媒放风,李在明不太可能去,保留可能性,但各种状况得考虑。
外交消息人士说,韩中磋商中,总统府不宜公开细节。李在明犹豫啥?一是美韩同盟压力大,美国盯着呢,特朗普政府对华强硬,李在明去阅兵,容易被扣帽子,说偏离框架。二是国内保守派闹腾,国民力量党等着抓把柄,他上台后对尹锡悦夫妇下手重,党派对立尖锐,去北京会被贴亲华标签,丢民意。三是中韩关系虽有裂痕,但冰不是一天冻的,早年事件积累下来,修复得慢慢来。李在明承诺修好,但得小心,避免各方指责。
最后8月20日,事儿定了。韩联社报道,李在明不亲自去,由禹元植率议员团代表韩方。禹元植是国会韩中议员联盟的,带朝野议员过去,级别高,韩国礼宾序列第二位,够尊重。中方先邀李在明,但韩方选了这条路。
为什么务实?因为议长出访不用总统府批准,灵活性大。如果美日不满,李在明能外交化解,国内保守派矛头转到议长那儿。加上李在明8月25日左右派特使团去北京,成员有前议长朴炳锡、金太年,带他的亲笔信,表达期望和处境,求理解。这招儿聪明,平衡中美博弈,不冒进,还显诚意。韩媒说,这本质上是夹缝求生,李在明努力中方看在眼里,比如禁反华集会、免签、邀APEC啥的。所以北京欢迎禹元植,庆典上给他留座,当座上宾。
这选择有内涵。李在明从穷小子到总统,一路靠实用主义爬上来,不搞浪漫外交。韩国小国,夹在大国间,得现实点。去阅兵爽快,但风险大,丢同盟支持;不去,又冷落邻居,贸易吃亏。派议长加特使,鱼和熊掌都沾点。长远看,中韩经济绑紧,韩国出口依赖中国,合作空间大。
李在明推基本收入政策,征土地保有税,帮底层民众,这思路跟外交一样,注重公平平衡。国内他稳经济,呼吁出门消费,国际上稳关系,恢复韩朝热线,互惠对话。7月他访日,停日本再去华盛顿见特朗普,这步棋妙,示好美日同时。国会辩论修宪,推总统两届四年制,他出席听证,协调党派。经济上,数据红利、补贴中小企业,外交上,联合国演讲,平衡中美。
整个看,李在明这步走得对。国际政治不是儿戏,得算账。韩国经济靠出口,中国市场丢不起,美韩同盟也得维护。他选务实路,不极端,接地气。民众支持率过半,证明老百姓认可这套。北京庆典是大事,韩方安排定了,关系继续往前走。这事儿提醒大家,外交得现实点儿,别逞一时之快。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