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是我党好消息不断、眼看就要成功的一年。那时候的5月份,陈毅担任三野司令员,在他行军打仗的生涯里,指挥完最后一场大战——上海大战后,就被党中央留在那里管理政府事务了。
那时候,二野的第四兵团头儿陈赓,把国民党军汤恩伯和白崇禧在浙赣线给隔开了,接着他们一路往南冲,5月底就拿下了江西省的省会南昌。到了9月底,老革命根据地江西,总算是全部解放啦。
接下来,陈赓打算继续往南走,目标是两广地区和云南。就在陈赓要离开赣州的时候,他收到了陈毅从上海寄过来的信。陈毅在信里拜托陈赓帮他找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彭育英,以前当过国民党政府的一个县长。
陈毅让陈赓不光得找到那个人,还得把这位国民党县长送到上海去。因为战争马上就要开始了,陈赓自己也是忙得不可开交,但他还是赶紧派人去搜寻彭育英的下落。
说来也巧,陈赓正想找陈毅呢,没想到彭育英也在努力联系他,这下可帮了陈赓大忙,不用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找了。彭育英听说陈毅当上了上海市长,就给他写了封信,并且还在当地跟中共赣西南工委取得了联系。
1934年,陈赓跟着中央红军踏上了艰难的长征之路。另一边,陈毅和项英在江西坚持了3年的游击斗争,建立了赣粤边界上的5个游击区域。就这样,陈毅和彭育英的故事拉开了序幕。
那时候,陈毅遇到的最大难题不是打游击战,而是长时间没法和党组织取得联系,也得不到党中央的命令。直到卢沟桥事变发生后,陈毅偶然在一本名叫《新学社》的杂志里,读到了一篇讲共产党的文章,这才知道了毛主席在延安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虽然还没收到党中央的详细工作安排,但陈毅心里已经有了接下来的行动打算。就在那年8月8日,陈毅替赣粤边特委和红军游击队发声,公布了一份叫做《别打了,一起抗日吧》的声明,呼吁国民党那边赶紧停止对游击区的进攻,好让红军游击队能上前线去打日本鬼子。
国民党江西省政府迅速有了动静,8月29号就弄了个《本省各县零散武装整合办法》出来。他们管陈毅的队伍叫“零散武装”,还说要为了抗日,愿意把他们整合起来,起名叫抗日义勇军。这办法一出,国民党就在赣州搞了个“安抚小组”,专门负责这事儿。大余县的县长彭育英,还当上了这个小组的副头头呢。
彭育英来自江西的一个富裕家庭,他在早稻田大学完成学业。在日本学习的时候,受到孙中山先生的启发,他加入了革命事业,学成后回到了国内,加入了国民党政府工作。在成为招抚委员会副主任之前,他曾在大余县当了一年多县长,期间他推动教育、建桥修路,还帮助了贫困的老百姓,是个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的好官员。
当然了,他有时候也得去干些对付红军的活儿,但他心里装的全是老百姓的事儿,对那些和红军游击队的打打杀杀没啥兴趣。这回让他去负责劝降的工作,他特别上心,原因也简单,这样就能跟游击队休战了。
陈毅发布的联合抗日声明被广泛传播,自然也传到了彭育英那里。彭育英瞧见他们这么多年坚持不懈的斗志,还有那共同抵抗日寇的大情怀,对陈毅的队伍心里头满是敬意。身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彭育英想着得有所回应,于是他收到红军的信件和宣言后,就给红军回了一封信,信里满含热情,友好地邀请红军下山来商量大事。
不过,陈毅的队伍已经在游击区被困三年了,既联系不上党组织,也得不到外面的新消息。在不清楚国民党到底怎么想的之前,他们得小心行事。所以,当收到彭育英热情洋溢的信后,陈毅就派了些人去山下探探情况,然后根据探子带回来的消息,大家一起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
咱们得明白,那些游击区之间隔得远,联系起来挺费劲,开次会前后得好几天呢。山脚下的彭育英见陈毅的队伍迟迟不下来,心里头更急了,他就跟南康、信丰还有广东南雄的几位县长一块儿,发了个《给中共同志的信》,再次表明了大家伙儿一起抗日到底的决心。
9月6号,早就神交已久的陈毅和彭育英,终于在谈判时碰面了。彭育英客气地说自己是“鄙人”,而陈毅则大方地介绍自己是“游击队的陈大哥”。彭育英向陈毅诉苦:“你们的队伍真是让我们头疼啊。”陈毅笑着回应:“只要不再打内战就好,以后咱们就是伙伴了。”
谈判进行得很顺畅,大家心情都不错。彭育英大方表示,他来确保红军下山进城时的安全和粮食供给。虽然只短短见了几小时,但陈毅和彭育英已经成了好朋友。
9月8号那天,陈毅率领着游击队下了山。彭育英发动群众排好队热烈迎接,不仅给游击队找好了住的地方,还准备了一大桌好吃的招待他们。
听说陈毅在山里待了好几年,疥疮老是好不了,彭育英就专门让人从广州带了些洋药来,没想到这药真管用,没多久就把陈毅多年的病给治好了。为了让陈毅的工作能顺利开展,彭育英还给赣粤边那些县发了电报,让他们别再“剿共”了,得配合游击队下山整编。
彭育英是国民党的一名官员,他心里清楚国民党内部存在的那些剥削把戏。所以,在给收编的抗日义勇军申请被俘士兵的军饷时,他暗中帮共产党解决了不少难题,还特地从大余县的财政里挪用了6000元,紧急支援了游击队。
改编之后,游击队里那些身体不好或者年纪大的队员没法再打鬼子了,就得另外找工作。如果他们想平安回家,就得有国民政府的通行证。彭育英瞅准这个机会,多给游击队弄了几百张空白的信纸。后来国民党表面上跟共产党一起抗日,实际上老想着对付共产党。赣南特委的同志被国民党追捕时,那些空白的信纸可帮了大忙了。
发现蒋介石假借和平的真相后,彭育英对国民党彻底失望,没过几年就退出了政坛,转行做了银行经理。渡江战役开始时,国民党的人都忙着逃到台湾,但彭育英打死也不去。虽然他以前给国民党当过官,还参与过“剿共”,他心里还是担心共产党不会接纳他。
于是,他脑海里浮现出了老朋友陈毅的身影,巧的是,陈毅也正在让陈赓帮忙打听他的下落呢。
在上海重逢时,陈毅像往常一样直爽地笑着对他说:“我们共产党,是不会忘掉那些帮过咱们的朋友的。”没过多久,陈毅考虑到彭育英的学问和工作资历,就安排他到中国人民银行去上班了。
《世纪桥》杂志在2009年第12期上刊登了篇文章,讲的是陈毅和国民党的一位校长,名叫彭育英的故事。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