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每日幸运签#
11 月 7 日,特斯拉年度股东会议直播传来消息,超过 75% 的投资者投票赞成马斯克的近 1 万亿美元薪酬方案,这份被称为 “宇宙第一” 的薪酬计划正式获批。早在 10 月 28 日,CNBC 电视台就曾报道,马斯克公开表示,如果股东不批准该方案,他将离开特斯拉或辞去 CEO 一职。
这份薪酬方案的由来要追溯到 2018 年,当时特斯拉董事会推出了一份业绩薪酬计划,要求马斯克将公司市值从约 600 亿美元提升至 6500 亿美元,而马斯克不仅接受挑战,还提前完成了所有指标,带领特斯拉市值突破万亿美元。
但今年初,一位法官以 “董事会缺乏独立性” 和 “金额不公平” 为由否决了该计划,导致马斯克超 500 亿美元报酬悬空,这成为此次新方案推出的直接原因。新方案的目标更为激进,要求马斯克在未来十年内,将特斯拉市值从当前的约 1.09 万亿美元推高至 8.5 万亿美元,同时还要达成一系列运营目标:交付 1200 万至 2000 万辆电动汽车、运营 100 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销售 100 万台人形机器人、智能辅助驾驶订购量达 1000 万,以及将公司调整后收益提升至 4000 亿美元。
马斯克不会领取固定工资或现金奖金,全部回报都来自股票奖励,分十二个阶段解锁,每达成一个里程碑就能获得相当于公司总市值 1% 的股票,全部目标达成后可获得总计 12% 的股票期权,价值约 1 万亿美元。
特斯拉董事会推出这一方案,核心目的是确保马斯克能长期专注于公司事务。目前马斯克同时领导着 SpaceX、xAI、Neuralink 等多家科技企业,还频繁参与公共事务,部分投资者担心他精力分散。
董事会的罗宾・德霍姆在致股东信中强调,留住并激励马斯克,对特斯拉实现目标、成为历史上最有价值的公司至关重要。而马斯克方面,尽管是特斯拉的灵魂人物,他当前约 13% 的持股比例在重大战略决策中并不具备决定性影响力,他希望通过这份方案将持股比例提升至 25% 左右,以获得对公司长期战略的 “一票否决权”,避免被短期市场波动和股东压力带偏方向。
有人认为,“马斯克把特斯拉从破产边缘带到行业顶端,他的能力值这个价,股东投票就是最好的证明”,还有人表示,“留住马斯克才能保住特斯拉的科技股想象空间,否则公司可能失去核心竞争力”。
有人则质疑,“1 万亿美元太夸张了,就算目标再难,这个金额也超出合理范围”,也有网友担心,“这么高的股权奖励会稀释其他股东的权益,而且过度依赖马斯克对公司长远发展不是好事”。还有网友调侃,“这哪里是薪酬方案,分明是一场豪赌,赌马斯克能创造更大的商业奇迹”。
这场薪酬之争本质上是对 “马斯克 IP” 的终极定价,也是特斯拉控制权与未来方向的博弈。马斯克不仅是特斯拉的 CEO,更是品牌灵魂,他的个人魅力和创新能力已经深度融入品牌,大量消费者因他而选择特斯拉,资本市场也给予了特斯拉 “马斯克溢价”。
当马斯克发出离职威胁后,特斯拉股价瞬间上涨 5.3%,这说明投资者愿意为 “马斯克留在特斯拉” 的预期买单。但特斯拉面临的竞争环境远比过去激烈,中国电动车企业崛起和传统汽车巨头转型带来巨大压力,一旦马斯克离开,公司可能面临创造力缺失和市场地位下滑的危机,就像苹果在乔布斯之后虽保持成功,但失去了颠覆性的产品创造力。
从更深层来看,这份薪酬方案的获批,反映出科技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核心人物与公司命运的深度绑定。特斯拉董事会和股东们用真金白银投票,押注的是马斯克未来十年的战略眼光和执行能力,而马斯克则通过这份方案,将个人财富与公司未来彻底绑定。
这场博弈的结果,不仅关乎马斯克能否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 “万亿富翁”,更决定着特斯拉能否从电动汽车制造商,成功转型为专注于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科技巨头。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也为科技企业核心人才的激励模式提供了一个极具争议的样本,到底是应该依赖核心人物的个人能力,还是建立更完善的制度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