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元帅的篮球队有多猛?横扫晋西北,这才是体育精神的根

admin 2025-08-08 13:02 产品展示 148

贺龙元帅的篮球队有多猛?横扫晋西北,这才是体育精神的根

在咱们这片黄土地上,你要是跟上了年纪的老辈人聊起当年的八路军一二〇师,他们保准会竖起大拇指,嘴里念叨着一句顺口溜:“一二〇师有三好,仗打得好,球打得好,戏演得好。”

听听,这评价多有意思。打仗是本分,演戏是娱乐,可这“球打得好”,竟然能和赫赫战功并列,成了部队的一张名片。这球,指的就是篮球。

这事儿得从他们的师长,贺龙元帅说起。提起贺老总,大伙儿脑子里蹦出来的,多半是“两把菜刀闹革命”的猛将形象。他那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狠劲,确实是刻在骨子里的。可谁能想到,这位铁血元帅,还是个狂热的“体育迷”。

在那个战火纷飞、连肚子都填不饱的年代,贺老总硬是在晋西北的沟壑之间,拉起了一支篮球队,名字也起得特别提气,叫“战斗篮球队”。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球场是战士们自己用脚踩平的黄土地,篮筐是用铁丝和木板钉的,篮球更是稀罕物,打坏了就用布条缠了又缠。就是在这种简陋到掉渣的条件下,这支队伍成了整个晋西北根据地最靓的风景线。

每当没有战事,或者战斗间隙,一场篮球赛就是最好的“精神食粮”。十里八乡的乡亲,还有各部队的战士,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那场面,比过年还热闹。场上的队员,个个生龙活虎,抢断、传球、上篮,动作虽然谈不上多标准,但那股子拼劲,跟在战场上和鬼子拼刺刀一模一样。

“战斗篮kkue”的名号不是白叫的,他们是真把比赛当战斗来打。据说,贺老总常常亲自到场观战,有时候还撸起袖子当裁判。他给队员们定的规矩就是:场上要像狼一样,凶猛、团结,哪怕输,也得把最后一秒钟拼完。

这种精神头,让“战斗篮球队”打遍晋西北无敌手。这不仅仅是赢了几场球那么简单,它给整个根据地的军民注入了一股强大的精气神。在最艰苦的日子里,篮球场上的每一次跃起、每一次呐喊,都在告诉所有人:我们不仅能在战场上打败敌人,在生活里,我们同样充满希望和活力。

时光一晃八十多年。前些日子,吕梁市篮球协会的一帮人,主席张子玉带队,浩浩荡荡地去了一趟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他们这群玩了一辈子篮球的人,想去寻寻根,看看咱们吕梁篮球精神的源头,到底在哪儿。

一脚踏进纪念馆,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氛瞬间就让人安静下来。看着那些黑白照片里一张张年轻而坚定的脸,看着陈列柜里生了锈的武器和破旧的军装,仿佛能听到历史深处传来的炮火声。

讲解员的声音不疾不徐,把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大伙儿听得特别入神,尤其是在“英雄人物事迹展”区,当再次听到贺老总和他的“战斗篮球队”的故事时,这群篮球人的眼睛里,都闪着不一样的光。

他们仿佛看到了,在离石的晋西北行政公署旧址前,当年的干部们是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用一场酣畅淋漓的球赛来放松身心、鼓舞士气的。要知道,当年的晋西北行政公署,可不仅仅是个发号施令的衙门,它更像是根据地的大脑和心脏,管理着金融、教育、民生,在敌人的层层包围下,硬是撑起了一片稳固的后方。

在那种高压环境下,体育所扮演的角色,远超我们今天的想象。它是一种宣言,一种不屈的姿态。

这次寻根之旅,对张子玉他们来说,触动太大了。他们站在先烈的雕像前,献上花篮,深深鞠躬。那一刻,大家心里想的,恐怕不只是缅怀。

篮球场上最讲究什么?团队协作,永不言弃。落后了,不泄气,一分一分往回追;领先了,不骄傲,稳扎稳打守住优势。这种“永不服输”的劲头,跟当年革命先烈们在绝境中咬牙坚持、奋勇拼杀的精神,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这次回来,吕梁篮协的人,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们要把这种精神,原汁原味地传递给现在的年轻球员。让他们明白,打篮球,不光是为了锻炼身体,也不光是为了争个输赢。

你脚下的这片球场,曾经有你的先辈们在上面挥洒过同样滚烫的汗水。他们当时为之奋斗的,是民族的存亡。而今天,你每一次用尽全力的起跳,每一次汗流浃背的奔跑,都是在向那种伟大的精神致敬。

说到底,体育精神是什么?不是挂在嘴边的漂亮话,也不是夺冠后的豪言壮语。它其实就藏在历史的细节里,藏在贺老总那支“战斗篮球队”的每一次拼抢里。它是一种根植于血脉的顽强,一种在任何困境下都选择昂首挺胸的姿态。把这种精神从战场延续到球场,这才是对历史最好的传承。

上一篇:1942哈尔科夫饥饿暗影:乌克兰少女与德军士兵的生死较量
下一篇:没有了

热点资讯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