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溃败!历史真相告诉你:为什么乌克兰靠美欧保障必输

admin 2025-08-25 03:07 产品展示 95

一纸安全保障协议,在国际政治的现实中,往往苍白无力。历史已经多次证明,打铁还需自身硬,别人的承诺永远代替不了自己的实力。

1961年12月18日,印度出动3万大军向葡属果阿发起进攻。葡萄牙作为北约创始成员国之一,坚信盟友会根据《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出手相助。

然而,战争仅仅持续了48小时,葡萄牙守军全面溃败,印度以伤亡50人的代价收复果阿。在此期间,北约没有出一兵一卒,甚至连一纸谴责声明都没有发出。

01 北约第五条,现实很骨感

北约第五条款被称为联盟的“核心条款”,规定对任一成员国的武装攻击将被视为对所有成员国的攻击。条款听起来很有力,但75年来北约历史上仅正式触发过一次——即2001年9·11事件后。

即使是这唯一一次触发,盟国的支持也更多是政治象征和有限军事协助,主要行动仍由美国领导。

北约第五条的适用有严格地理限制:仅适用于北大西洋地区的成员国本土及附属领土。殖民地、海外属地通常不在保护范围内——这正是果阿战争中被抛弃的合法借口。

02 历史案例,警示重重

果阿战争绝非特例。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爆发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英国同样要求北约根据共同防御条款集体应对。

结果呢?美国和其他北约成员国以条约“仅适用于北大西洋地区”为借口,拒绝出兵相助。

更令人警醒的是,德国议会专家组最近的一份报告明确表示:如果俄罗斯对部署到乌克兰的北约部队发动袭击,将不会触发北约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

报告强调,该条款只有当北约成员国在其领土或领空受到攻击时才有效。这意味着,即使有北约国家在乌克兰驻军遭遇袭击,也不会启动集体防御。

03 “类北约第五条”,现实的尴尬

近期欧美提议给予乌克兰的是一种“类似北约第五条”的安全保障,而非直接让乌克兰加入北约并享受《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的全部权利。

这种保障的法律效力、启动机制和响应义务可能远不如北约宪章第五条对盟国那样强制和明确。没有北约统一的军事指挥体系支撑,这种保障可能依赖“意愿联盟”的临时协调,决策和行动效率会大打折扣。

最关键的是,这种保障的具体内涵模糊不清:是像北约那样包含“动用一切必要手段(包括武力)”的承诺,还是仅限于提供武器、情报、训练等支持?历史经验表明,后者可能性更大。

04 自身实力,才是硬道理

葡萄牙的遭遇生动说明了:没有实力,任何条约都是一纸空文。作为北约成员国,葡萄牙在果阿战争中孤立无援,眼睁睁看着400多年的殖民统治在48小时内终结。

美国当时明确表态:共同防御条约只针对葡萄牙本土,不包括葡萄牙的殖民地。在国际政治中,利益永远高于承诺。葡萄牙的分量,在美国眼中无法与当时被美苏争相拉拢的印度相比。

同样,东欧国家对北约的集体防御也缺乏信心。这就是为什么波兰、波罗的海国家等坚持要美国派兵进驻本国,哪怕只是象征性的部队。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美国大兵作为“人质”,才能确保美国在危机时真正出手相助。

2025年8月,欧美领导人讨论给乌克兰“类北约第五条”安全保障。

但正如1961年果阿战争前夕,葡萄牙指挥官阿梅里科·托马斯已经明白的那样:“总部不会派一兵一卒来救”。

国际政治的冷酷现实是:大国承诺的背后,永远是自身利益优先。没有实力,协议只是纸上的文字;没有肌肉,安全只是虚幻的承诺。

上一篇:西甲, 比利亚雷尔能否大胜对手?
下一篇:黑土地上的黄金没人要?乌克兰粮仓的怪事,怪得让人心慌

热点资讯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