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如果发生战争,谁会胜利?美国专家:要么速胜,要么惨败

admin 2025-09-03 05:08 产品展示 148

美国真的能同时顶住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军事压力吗?这个问题让五角大楼和全世界的观察者都感到不安,因为过去几年发生的一切,几乎都在不断提醒我们:这种局面如果真的出现,美国很可能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美国的国防规划里,长期强调要能对付一个主要对手,同时牵制另一个。听起来很有底气,但这更像是纸上的设定。前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保罗·塞尔瓦就直言,如果美军需要同时在欧洲和亚太对抗中俄,兵员、舰队和补给能力都会被拉到极限,更别说维持长期消耗了。而俄乌冲突的现实例子已经证明,美国的武器库存并不经打。

更糟的是,中俄之间的军事协作正变得越来越默契。从日本海到地中海,近年来的“海上联合”和“东方”系列军演不仅是简单的展示肌肉,还在不断磨合情报共享、反潜作战、远洋补给等环节。军事专家分析,这种互补性的增强,让中俄在两条战线上协调施压变得更可行,这给美国带来的压力,比单对单的竞争要大得多。

要在亚太地区与中国硬碰硬,美国首先要跨越太平洋,这本身就是一道天然的门槛。中国的“东风”系列反舰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可以在几分钟内让美军的航母战斗群陷入险境,而俄罗斯的战略核潜艇和漫长的国土纵深,则让任何直接进攻的对手都不得不三思。相比之下,美国的海外补给行动要耗费大量时间与资源,补给线脆弱且易被切断,这个问题在长距离、高强度的战争中尤其致命。

而补给线的另一端——美国本土的军工产业能力,也并不像外界想的那样无穷无尽。俄乌冲突暴露出,美国的反舰导弹库存可能在一周之内就被消耗完,而恢复到战前水平需要整整两年。这不仅是产能的问题,更牵涉到产业链空心化的长期后果。相比之下,中国在常规武器产能上的规模和速度,都已经远远超过美国,这让“补得上”成为一句无力的安慰。

如果说硬实力的短板可以通过扩军备战勉强补齐,那么经济和金融这一层面的变化,则是美国如今最难逆转的隐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从本世纪初的71%下降至58%。中俄以及“金砖国家”推行本币结算、多边金融机构等做法,正慢慢削弱美国利用美元体系发动经济制裁的能力。与此同时,中俄贸易额持续增长,通过北极航道和“一带一路”绕开西方封锁的趋势愈发明显。

不仅如此,美国的盟友关系也在发生显著变化。能源危机和产业利益冲突,让欧洲不少国家对和俄罗斯的长期对抗意愿下降,而在亚洲,日本、韩国与中国的经济依存度也让它们在安全和利益之间左右为难。更直接的软实力衰退同样在削弱美国的影响力。《2025全球软实力指数》显示,美国在“声誉”和“治理”这两个核心指标上都有明显下降,这意味着连朋友的信任都在流失。尤其是在特朗普执政期间,以关税威胁和政治交易代替长期外交协调的做法,让许多盟友开始重新评估与美国的关系。

同时必须关注的还有核威慑的问题。中俄的核武库意味着,一旦陷入直接的军事对抗,美国必须面对核冲突的可能性。智库的推演显示,如果在台海与中国发生冲突,同时还要遏制俄罗斯的可能行动,核升级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而这种风险不只存在于战场,更会波及全球政治和经济。全球供应链可能因此断裂,引发比金融危机更严重的连锁反应。

最让人感到现实冷酷的是,这一切并不是假设,而是在多个战场上的迹象已经显现出来。俄乌冲突和台海博弈,都在暴露美国的顾忌与承受极限。即便未来在某一战场上取得“胜利”,失去的可能是依靠几十年积累起来的霸权根基。而这一切,很可能让所谓的胜利显得毫无意义。

真正的输家,从来不是战场上的敌人,而是把自己逼进绝境的霸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上一篇:正在喝着庆功酒,十枚钻地弹精准命中,胡塞武装高层惨遭血洗
下一篇:抗战阅兵前日本整这出?高调试射导弹,真实意图藏不住了

热点资讯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