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老百姓的常识里,打仗不就是烧钱吗?怎么打了两年多,俄罗斯被西方制裁得底裤都快没了,经济数据反而还噌噌往上涨了呢?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猫腻,难道普京找到了传说中的点金术不成?
这事儿还真不是空穴来风。你去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数据,白纸黑字写着呢,俄罗斯去年的经济增长超过了3%,比好多天天喊着经济复苏的欧洲国家都好看。这就奇了怪了,难道西方的制裁都是纸老虎,或者说,这仗是越打越有钱?
其实,秘密就藏在那些乌拉尔山脉深处的军工厂里。普京玩了一手绝的,咱们可以叫它“军事凯恩斯主义”。简单说,就是把卖石油、卖天然气给咱们和印度这些东方朋友赚来的大把钞票,一分不留,左手倒右手,全都砸进了国防工业。
于是乎,你就能看到一幅魔幻的景象:俄罗斯的民用汽车厂可能半死不活,但生产坦克、大炮和炮弹的工厂,那可是灯火通明,三班倒连轴转,工人加班费拿到手软。这些军火订单像雪花一样砸下来,硬生生把GDP给堆了上去,还解决了一大堆就业问题。
但这就像一个家庭,不买米不买面,把所有积蓄都拿去打铁磨刀,看着是挺唬人,可这日子能过得长久吗?繁荣的背后,是民生领域的萎缩和国家未来的透支,这口气能撑多久,谁心里都没底。
更让人心里发毛的是,造出来的这么多家伙事儿,真的只是为了对付一个已经打得精疲力尽的乌克兰吗?你仔细琢磨一下,感觉就不太对劲了。乌克兰战场已经变成了消耗战,俄罗斯的军工产能却在朝着全面战争的水平狂飙,这多出来的产能,是要干嘛用?
普京很快就给了答案。就在今年2月份,他签了一道总统令,干了一件大事——恢复了两个苏联时期的军区:莫斯科军区和列宁格勒军区。别的先不说,单看这个“列宁格勒军区”,它的防区直接就顶在了芬兰的脑门上。
芬兰是谁?去年刚宣誓加入北约的新成员。这动作的潜台词简直就是写在脸上了:我下一个要防的,甚至要动的,就是你们北约。这已经不是什么战略猜测了,而是实打实的军事部署,是把枪口从乌克兰战场,慢慢调转向了整个欧洲的东北方向。
就在克里姆林宫磨刀霍霍,准备下一盘更大的棋的时候,乌克兰那边,却上演着一幕幕让人心寒的悲喜剧。泽连斯基那句“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的豪言壮语,现在听起来,更像是一个残酷的诅咒。
前线的战壕里,早就不是只有热血青年了。根据乌克兰官方自己透露的消息,征兵年龄的上限已经提到了60岁。你没听错,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要被拉上战场。更离谱的是,征兵办的人像抓壮丁一样,满大街地抓人,流浪汉、吸毒者,甚至连智力有障碍的人士,都被稀里糊涂地塞上一把枪,送到了炮火连天的前线。对基辅的某些官员来说,这些人简直是完美的“耗材”,死了不仅能净化社会,连抚恤金都能省下一大笔。
那么问题来了,乌克兰真的没年轻人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也是最讽刺的地方。就在前线的老弱病残用命去填战壕的时候,在首都基辅的豪华夜店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根据乌克兰和西方媒体的报道,那些有钱有势的人,早就花钱买通了征兵办公室,把自己的儿子送出了国,或者干脆就留在国内纸醉金迷。每当夜幕降临,震耳欲聋的音乐和晃动的香槟杯,与几百公里外前线的炮火连天,构成了一幅地狱与天堂并存的荒诞画卷。穷人的孩子和老人,在为富人的孩子和老人卖命,这就是乌克兰的现实。
很多人觉得,这场远在东欧的战争,不过是新闻联播里的国际大事,离咱们的生活远得很。你要是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战争的代价,可能已经悄悄地,通过一种你意想不到的方式,摊到了我们每个人头上。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中欧班列”?这可是咱们“一带一路”倡议里最闪亮的明珠之一。过去,咱们中国的商品,比如手机、家电、衣服,装上火车,一路向西,穿过俄罗斯、白俄罗斯,十几天就能直达德国、法国,摆上欧洲人的货架。这是一条比海运快得多,比空运便宜得多的黄金通道。
可现在呢?俄乌一开打,这条“陆上丝绸之路”一下子就变得凶险万分。火车要经过战火纷飞的地区边缘,随时可能被波及。更要命的是西方的制裁,很多货物被列入了禁运名单,过关检查变得异常繁琐,政治风险更是像一颗定时炸弹。
结果就是,很多中欧班列被迫停运或者改道,运输时间一下子拉长,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中国辛辛苦苦经营了这么多年的陆路大动脉,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梗阻了。咱们担心的,从来不只是谁输谁赢,更是我们自己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布局正在遭受的严重冲击。
当军工厂的轰鸣压倒了拖拉机的歌唱,当一个国家的荣耀需要用老人的鲜血来浇灌,这场战争就已经没有了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