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创新药板块的行情异常火热,就像是万里晴空突然吹起了一阵春风。11月3日那一天,创新药ETF就吸引了12亿资金注入,知名个股舒泰神更是年内涨了4倍多!很多人不禁好奇,创新药这碗“药膳”为啥突然香了?
一言以蔽之,政策的红包精准砸中了这个领域。医保谈判推出“双目录”,让创新药更容易纳入商保体系与医保支付,直接命中行业发展的要害问题——销售路径不明朗,暴露了以往制药行业的痛点。有了这颗“定心丸”,药厂赚钱自然更有底气,与之相连的股价表现立马愈发亮眼。
机构资金果然眼光毒辣,早就从热门的科技股抽身,陆续布局创新药领域。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要想赶上这班车,以下几个方向不容错过。
首先是具备国际技术输出能力的“大牛”。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创新药技术逐渐崭露头角——光是2025年前三季度,出口License-out的技术就已经创收约1000亿美元,超去年全年总额的两倍。这就好比中国厂商手上掂量着不少“压箱底宝贝”,被国外药企争相采购。瞄准这类创新药行业的国际化公司,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次是和“商保目录”挂钩的潜力股。比起千篇一律的通用药品,那些即将被纳入商保初审的新品种更具吸引力。截至11月3日,有121种药完成了商保初审,其中包括罕见病药物、肿瘤靶向药等高价药种。一旦这些药品正式进入可报销范围,市场需求预计会迎来爆发式增长,这些布局方向也许可以乘上“政策红利”的东风。
最后,是那些稳扎稳打的大票。如果不喜欢承担高风险波动,又希望搭乘这趟“创新药热潮列车”,那么股市市值排在前列的大企业或许是最好选择。11月3日排名靠前的五大创新药股已经吸引了不少目光,即使短期存在些许波动,但跟随行业趋势,它们的表现普遍稳健,很少让投资者失望。
当然,有机会的地方就一定有风险,特别是当前这种资金推动下的热点板块,往往暗藏一些“陷阱”。第一,千万别盲目上那些“蹭热度”的股票。别看舒泰神今年狂涨4倍,它的核心药品还在临床阶段,一夜暴涨背后都有可能藏着明天跳水的风险。股价起落间,不是每个人都能笑到最后。
第二,那些小体量创新药公司,非专业人士千万不要轻易下手。研读技术报告时“ADC”“双抗”一头雾水?那最好谨慎行事。这类公司重视研发,但难度极高,成不成靠天吃饭。一旦主力药物砸锅,市值缩水90%也是家常便饭。
第三,不想挑股纠结?直接上创新药ETF。这就像是一个大拼盘——把几十家药企打包在一起,涨跌风险被摊薄。11月3日当天,创新药ETF整体上涨3.37%,即使未来行情波动,整体损失也相对有限。对于散户而言,省时又省力。
至于大家最关心的核心问题:这波创新药的机会还有吗?答案是,当然有——但也别想着短期翻倍,这可是个典型的“慢牛赛道”。正如业内人士指出,政策红利才刚刚起步,商保目录要到明年才会正式落地,而国际药企来中国“买买买”的风潮也还有一两年的阳光灿烂期。
最后,别一味迷信那些妖股和稳赚不赔的传言。如果你的钱包已经摩拳擦掌,不妨先拿闲钱试探性投入一些,比如将资金分散于ETF和行业上,静待时机。股市白银万两,但也不是谁都能轻轻松松捡到的。当热潮退去,还会有多少人真正赚到了“慢牛”的钱?这恐怕要留待时间验证了。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你眼力够不够毒、心态够不够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