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不够先进,涡扇10B随便看?中国这一领域摆脱落后了?

admin 2025-07-29 07:09 新闻动态 143

最近央视一个镜头挺有意思的,十几号人推着一台涡扇-10B发动机,就这么大剌剌地出来了。这玩意儿可是歼-10C、歼-16这些主力战机的“心脏”,按理说核心技术都得藏着掖着,可这次就差把图纸给你看了。

这一下就让人犯嘀咕了。这到底是技术已经不算顶尖,可以随便秀了?还是说,这背后另有文章?毕竟,它的改进版可还在给歼-20供能呢。把这么个东西摆上台面,肯定不是脑子一热。

那段靠听声辨故障的憋屈日子

想弄明白今天的底气,就得回头看看当年有多憋屈。咱们的航空工业,“心脏病”这三个字,那是几代人的痛。当年歼-10都搞出来了,自己的发动机却跟不上,只能硬着头皮去买俄罗斯的AL-31F。

这直接导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据说俄国专家在地面上听声儿,就知道天上的飞机是谁家的。你用着人家的东西,谈判桌上就别想挺直腰杆。人家卖给你的不仅贵,技术还限制得死死的,最好的肯定不给你。

被“卡脖子”的滋味,实在是太难受了。所以1987年,涡扇-10项目就上马了,目标不低,对标的是美国F110。可这东西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哪有那么容易。

材料、叶片、控制系统,到处都是拦路虎。尤其是那个单晶叶片,成品率低得吓人,烧钱无数。一直磨到2005年,早期的涡扇-10才算勉强搞定,推力只有12.5吨,还一身毛病。一线飞行员都得练出听声辨故障的绝活,这哪是开飞机,简直是拿命在赌。西方那边更是冷嘲热讽,没少看笑话。

国家队下场,画风从此改变

光靠一个院所自己闷头搞,显然不行了。到了2016年,打法彻底变了。中国航发集团成立,这就不再是单纯的企业行为了,而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等于直接把发动机项目拉进了“ICU”进行特级护理。

资源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倾斜。每年上千亿的资金砸进去,全国30多个重点实验室,200多家配套厂子,拧成一股绳。这就是我们最擅长的模式——集中力量办大事。

过去的老大难问题,在这种模式下开始被一个个啃下来。单晶叶片的成品率上来了,成本下去了。更关键的是,发动机的“大脑”,全权限数字控制系统(FADEC)也搞定了。这意味着我们的发动机终于有了自己的“灵魂”,不再是傻大黑粗的铁疙瘩。

于是,涡扇-10B就这么脱胎换骨地出来了。推力干到14.5吨,极限状态下能冲到16吨,这性能已经不比F110的后期型号差了。而且最关键的,大修间隔时间提到了6000小时,说明可靠性问题,这个最大的心病,基本算是解决了。

这也不是实验室里憋出来的,而是把发动机装到歼-10C、歼-16上,拉到高原、海边这些最恶劣的环境里去飞,去练,去折腾。是用最狠的办法“喂”出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台发动机,其实是一张“明牌”

所以这事儿再回头看,逻辑就很简单了。能拿出来随便看的,绝对不是因为落后,恰恰是因为我们手里有了更好的、还不能看的东西。

军事装备的发展规律就是这样,“装备一代、预研一代”。当涡扇-10B可以公开展示,就等于在告诉你,更厉害的涡扇-15已经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了,甚至可能已经开始小批量换装了。

毕竟,歼-20要发挥全部战力,还得靠推重比上10的涡扇-15。这次展示的时间点,正好和涡扇-15装机测试的消息满天飞的时间重合,这很难说是巧合。

这其实就是一次战略宣告。首先,告诉全世界,我们第三代大推力发动机的技术已经彻底吃透了,空军的后勤保障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这对曾经的卖家俄罗斯来说,心里滋味肯定很复杂,一个大客户就这么成了技术上平起平坐的对手。

其次,它也指明了未来的方向。当你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第四代、甚至开始琢磨第六代发动机的时候,上一代的技术自然就成了可以展示的“成果”。这标志着我们在这个尖端领域,已经从追赶者,开始有了那么点参与制定游戏规则的意思了。

从当年飞行员靠耳朵听声辨故障,到今天大大方方地把发动机推出来“秀肌肉”,这背后是一段漫长又艰辛的逆袭史。涡扇-10B的这次亮相,与其说是技术展示,不如说是在宣告一个困扰中国军工几十年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当然,路还没走完。军用发动机搞定了,民用大飞机的大涵道比发动机,我们的市场份额还不到5%,那才是更大的一个市场,也是更难啃的一块骨头。GE、罗罗这些巨头建立的全球标准和适航体系,是下一座需要翻越的大山。但不管怎么说,一个属于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新篇章,确实已经翻开了。

上一篇:法国航母南海“趴窝”被围观!上将硬撑场面遭记者灵魂拷问
下一篇:李际均中将千古!仰之弥高俯之弥深!他的丰碑在我心中神一般存在

热点资讯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