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减持名单曝光!74家A股公司在列,医疗、半导体行业成“震中”

admin 2025-11-20 21:37 新闻动态 178

又到了年底,朋友们,保留节目时间。

有人在算年终奖,有人在盘算KPI,而有的人,在盘算着怎么把手里的股票,那些花里胡哨的PPT和K线图,换成兜里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这不,惊雷滚滚,74家A股公司的大股东们,像是听到了什么神秘的发令枪,排着队,唱着歌,把减持公告贴了出来。

这场景,特别魔幻现实主义。

一边是分析师们还在声嘶力竭地喊着“星辰大海”、“未来可期”,另一边,船上最懂水性的一批人,已经悄悄穿上了救生衣,开始往下扔东西了,有的是扔个水壶试试水温,有的,是直接把家里的沙发都往下扔。

医疗器械、半导体、数字媒体,全是前段时间被吹上天的热门赛道。

风口上飞得最欢的猪,现在正忙着找降落伞。

你得理解,这是一种高级的黑色幽默。

先看看医疗器械这块,润达医疗,堪称减持界的“团伙作案”。

刘总要出让746万股,朱总计划减持1054万股,加起来快3%了。

这叫什么?

这叫默契。

一个眼神,兄弟都懂,酒喝得差不多了,该散场了,再不走,就得留下来买单了。

还有那个做化学发光的新产业,名字听着挺高大上,结果天津红杉聚业一出手,就是1450万股。

PE/VC们,是最讲究投资回报的,他们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故事讲完了,股价炒高了,不把账面浮盈变成口袋里的现金,难道留着当传家宝,以后在孙子面前吹牛逼说“你爷爷我当年投中过一家百倍股,然后就没然后了”?

别逗了,资本没有信仰,只有利润。

数字文化领域的风语筑,更直接。

实控人李老板亲自下场,计划减持1784万股,顶着3%的上限干。

什么叫实控人?

就是船长。

船长开始往自己的小艇上搬运金条了,虽然他嘴上还会告诉你“这艘大船坚不可摧”,但他的身体比嘴巴诚实多了。

个人资金安排?

资产配置调整?

这些都是说给韭菜听的专业术语。

翻译成人话就是:我觉得现在这个价格卖掉,比继续拿着划算。

至于计算机设备的智洋创新,那操作就更骚了。

瀚博智洋控股和瀚博智洋投资合伙企业,名字一看就是一家人,两家联手减持。

这就像左手倒右手,倒着倒着,东西就倒出去了。

这种关联方的一致行动,特别值得玩味。

他们可能不想一次性砸盘砸得太难看,引起恐慌,所以搞个分批次、多主体的“障眼法”,温水煮青蛙,一点点出货。

你看,割韭菜都是一门需要精巧设计的艺术。

还有搞跨境电商服务的易点天下,也是被合伙企业顶格减持3%。

这种合伙企业股东,通常背后是一群人,决策更加理性也更加无情。

3%的量,对于一个盘子不是特别大的公司,短期内的卖压可想而知。

这就好比一个本就不大的游泳池,突然有人开着消防栓往外抽水,水位下降是必然的。

半导体,国之重器,AI的食粮,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

但热血不能当饭吃。

中际旭创,光模块龙头,AI算力核心,牛逼吧?

山东中际投资控股照样安排减持550万股。

虽然比例不高,只有0.49%,但这个动作本身就是一种信号。

这不代表人家不看好公司基本面,更像是一种“结构性止盈”。

好比你吃自助餐,虽然很看好那盆小龙虾,但总得先捞几只放盘子里,万一待会儿被别人抢光了呢?

先落袋为安,是成年人世界里的基本法则。

而那个搞直写光刻设备的芯基微装,赛道小众,本身流动性就一般。

股东恒卓计划减持263万股,占比2%。

在一个小池塘里扔下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激起的涟漪可能会比你想象中大得多。

对于这类公司,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被市场放大解读。

所以你看,这波年底减持潮,不是简单的“股东不看好公司了”,这里面的道道,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

动因无非几条,但都无比真实。

第一,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年底了,各种资金需求都冒出来了。

个人要改善生活,机构要给LP分红交代,总得卖点资产换钱。

股票,尤其是涨了不少的股票,就是最方便的提款机。

第二,涨了不卖是傻子。

很多公司,前段时间搭着热点的东风,股价一飞冲天,估值早就透支了未来好几年的业绩。

润达医疗和新产业就是典型。

股东们心里跟明镜似的,现在不兑现收益,难道等泡沫破了再哭爹喊娘?

股票的价值,只有在你把它成功卖掉,换成银行存款的那一刻,才是真正的价值。

否则,那只是一个随时可能归零的数字。

第三,不同的人,跑路姿势也不同。

实控人减持,比如风语筑,得重点关注。

船长都觉得风浪大了,你一个乘客还站在甲板上看风景?

机构股东减持,比如新产业,说明专业玩家觉得这顿饭吃得差不多了。

他们离场,往往意味着短期内故事很难讲出新花样。

小比例减持,像中际旭创,可能只是股东的日常资金调度,问题不大。

但如果后续接二连三出现小比例减持,那就得警惕了,说明船上的人都在悄悄往外扔东西,聚沙成塔,最后可能把船搞沉。

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吃瓜群众和市场参与者,看到这种集体减持的新闻,不要慌,也别急着骂。

你应该做两件事。

第一,抄起你的F5键,去翻公告。

看清楚是谁在减持,是实控人还是财务投资人?

他们打算怎么减,是通过二级市场直接砸盘(集中竞价),还是找好了接盘侠私下交易(大宗交易)?

打算用多长时间减完?

这些细节决定了这颗“雷”的爆炸方式和威力。

直接砸盘,就是手榴弹,瞬间爆炸;大宗交易,就是定时炸弹,可能影响没那么立竿见见血。

第二,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把拟减持的数量,和你关注的这只股票的流通盘、日均成交量比一比。

如果减持量是日均成交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那就像往你家鱼缸里倒了一盆开水,鱼不死也得掉层皮。

如果只是毛毛雨,那可能就是洗个澡,问题不大。

说到底,A股市场永远不缺故事,但故事的结局,往往都是相似的。

一轮轮的造富神话背后,是一波波的减持套现。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理解了资本市场的本质。

它不是一个慈善机构,也不是一个共同富裕的乌托邦,它是一个冰冷、高效、遵循丛林法则的利益交换场。

谁在兑现收益,谁在调整配置,谁的流动性最脆弱,这些数据背后,藏着最真实的人性。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永远是看清牌桌上谁在离场,以及,他们离场的姿势,帅不帅。

上一篇:存储市场暗潮涌动:AI引领超级涨价周期,供需矛盾激化幕后玄机
下一篇:中字头10年滑铁卢,业绩高增却为何横盘无波?

热点资讯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