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竟然掌握提前十几年中国的双脉冲发动机技术!

admin 2025-07-24 04:00 意昂体育介绍 135

关于PL-15那搭载双脉冲发动机的事儿,大家估摸着都听说过类似的传闻:

在大约2005到2008年那段时间,也就是美军刚刚开始研发他们最新的空空导弹AIM-120D不久后,整个网络上就开始传播一些消息:

AIM-120D会配备双脉冲火箭发动机,距离堪称恐怖,可以射程达到大概160到200公里左右。

很多朋友或许没太明白这代表啥,但咱们中国空军和军工界的专家们都清楚得很:

双脉冲发动机这个技术一出来,意味着咱们的导弹可以根据目标的距离随意调整不逃逸区的范围,要是未来遇上配备AIM-120D的美军战斗机,不就等于把不逃逸区从普通中程空空导弹的40到50公里,直接拉长到120到130公里甚至更远嘛!

要是美国把这款空空导弹卖给湾湾,湾湾的战斗机会在蛙岛上空锁定并击落在福建上空的大陆空军机队,这导弹绝对有可能成为改变未来空战格局的关键武器。

从那之后,中国军工的专家们开启了一轮接一轮的技术攻关,主要目标就是突破空空导弹中采用的双脉冲火箭发动机,免得自己新研发的空空导弹一问世就成了落后的代名词!

到了2015年,中国新一代的空空导弹PL-15正式研发出来啦,搭载了超级牛的双脉冲火箭发动机、主动相控阵雷达,还有双频导引头,射程在200到300公里之间。按性能来说,200公里范围内一击必杀,对付亚音速的大型目标时,射程还能扩大到280公里左右。这技术,可甩那些老旧武器好几条街!

2014年,美军装备的AIM-120D空空导弹传出了个让人挺吃惊的消息,这款导弹用的可不是双脉冲火箭,而是普通的火箭发动机。这样一来,它的不可逃逸区就只有60到80公里左右,要是和搭载PL-15的战斗机遇到,基本上可以说完全没啥逃生机会。

直到这个时候才明白,之前在网上流传的“PPT数据”其实不过是个战略上的吹嘘罢了,谁曾想到东大会那么实诚,面对美国的那些PPT数据居然相信不疑,还连续攻关好几项技术,结果真把双脉冲发动机弄上了空空导弹。东大真是由苦转甜,反倒因此走了个大运,让美国气得直跺脚,后悔不已。

中国的空空导弹已经遥遥领先,美国压力可想而知。到了2017年左右,美军终于按捺不住,决定启动了AIM-260导弹的研发,试图引进真正的双脉冲火箭引擎。可是,八年过去了,这款导弹还迟迟没有列装,美军自己都有点着急。

故事讲到这儿差不多也该结束了,虽然大家都知道中国后来奋发图强,终于追赶上了,但其实美国自己也搞出了双脉冲火箭发动机,结果是真有的。惊不惊喜?这是真实存在的!

美军的PPT真没骗人:搞不出来只是能力不行

美国的双脉冲火箭发动机确实不是吹的,是真的存在!而且比中国提前大约十年就搞定了,早在2004年就装备上了,要是真有突破的话,说不定还会更早一些。大家肯定在猜,到底是哪款导弹用上了这种双脉冲火箭发动机技术?

SM-3(标准-3)导弹的三级火箭,是用上双脉冲火箭发动机的那种。

SM-3(标准-3)导弹,是由美国雷神公司在1997年开始研制,2004年正式装备的舰载反弹道导弹。它是“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的主要武器,主要用来拦截中段阶段的中近程弹道导弹,同时也具备反卫星的能力。这款导弹采用三级火箭推进,装有动能杀伤弹头(KKV),靠高速碰撞直接摧毁目标。

SM-3导弹的拦截方式,主要是在弹道导弹飞行到中段时(当弹头与导弹分开,正处于太空飞行的阶段)进行拦截。基本理念就是让拦截弹的路径和目标导弹的路径在某个时刻,直接碰撞。它的具体操作大致是这样的:

弹道导弹一发射,就会被早期红外预警卫星捕捉到,通过它的轨迹基本可以估算出弹道和落点。而且,这些信息还会通过数据链传达到中段拦截区域,提前发出预警。等提康德罗加级或者阿利伯克级的舰艇接收到预警信息后,会马上启动宙斯盾雷达,连续追踪目标,弄清楚它的具体轨迹。

后续升级的SM-3最高能够拦截大约射高在1100~1200公里的导弹,根据这个高度估算,射程大概在5000公里左右。当然,并不是只能拦截射程在5000公里的中程导弹,它也能拦截洲际导弹,只是一般会在中段后半程进行拦截,这样的话,拦截的范围可能会大打折扣。

一旦轨迹确认,舰载火控系统会进行计算,规划好拦截路径,选择最佳时机发射导弹。SM-3导弹发射升空后,前二级火箭会把导弹推到大气层之外,然后由三级火箭发动机续航推进。考虑到拦截弹道的复杂性,三级火箭就得掌握好能量调配,才能在接近中程导弹弹头时保持强大的机动能力,有效应对目标的变化。

SM-3的三级火箭采用了双脉冲式火箭发动机,基本原理就是第一脉冲点燃后,导弹会进入滑行阶段,待到接近目标时再启动第二脉冲。两个脉冲之间可以有一定的时间间隔,简单说就是把具备很强机动性的第二段燃料留到最后用上,实现最后的灵活机动。

双脉冲发动机把KKV弹头送到双方轨迹相汇的尽头,最后会用到一个只能工作十几秒的超强机动器,通过红外、光学和雷达等复合制导系统,让动能弹头精准撞击目标,直接搞定。SM-3导弹的技术水平确实挺高的,2004年装备时那真叫一个震撼!

SM-3虽然是在2004年正式装备,但它早在2002年就实现了首次拦截成功,这就说明它的双脉冲火箭发动机技术早在2002年前就已经突破了。而中国的PL-15是在2015年装备的,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的双脉冲火箭发动机技术,至少比中国提前了13年就搞定了!

既然双脉冲引擎技术已经成熟了,为啥AIM-120D还没用上呢?可能主要原因就是成本、技术成熟度还不够,或者设计 Initial 性能和实际需求之间还需要调试一番。有时候,技术虽然到位,但配套系统和整体作战体系还不够完善,也就没必要急着换新型发动机吧。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美军没办法把双脉冲火箭发动机技术搞得那么小巧。从公开资料来看,SM-3的具体大小是:

双脉冲火箭发动机对于长度没啥太大要求,但对直径这块挺挑剔。根据咱们国内查到的公开资料,AIM-120D的直径只有0.17米,由于F-22和F-35的弹舱空间特别紧张,空空导弹的直径受到很严的限制,最多也就比这个大一点点,所以SM-3三级火箭的双脉冲发动机要搞成小巧的,那就遇到不少难题了。

各位都懂了吗?其实美国并不是没有双脉冲技术,AIM-120D在刚开始研发的时候,估计也是考虑用双脉冲的。不过雷神公司的技术人员发现,这种双脉冲火箭发动机技术搞不小型化,最后只能放弃双脉冲,转而用普通的发动机。之前那些信心满满、宣传得热火朝天的PPT,也真是怎么都撤不掉了。

不过,雷神公司这点事,咱们中国的军工专家们应该都不清楚,就算对方透露出AIM-120D用双脉冲发动机失败的消息,咱们也可能会觉得对方是在搞战略忽悠。反正,他们还是默默地继续钻研,结果呢,居然真把双脉冲火箭发动机技术攻关成功,并成功实现了小型化。

AIM-260难产,中国PL-15E已经旗开得胜

中国的PL-15导弹一旦突破了双脉冲发动机技术并投入装备,美军就开始紧张起来了。因为有了双脉冲发动机的加持,PL-15的性能变得异常强大。简单说说,各位就能明白了。空空导弹攻击敌机时,有一个参数特别关键,也就是所谓的“不可逃逸区”,今天就对这个不可逃逸区做个简要介绍。

普通的单脉冲导弹发射后,火箭发动机会把它推到大概3-4马赫的高速,然后燃料就用完了。以射程160公里的AIM-120D为例,燃料用完后,它的动力射程大概只有60到80公里左右,之后就只能靠惯性滑行了。在滑行过程中,每次做机动都会耗掉一些速度,等到快接近目标时,速度已经降到1马赫以下。这样的速度水平对大型低速的轰炸机、预警机甚至运输机,还是有一些杀伤力,但是想命中战斗机这样的高速目标就基本不可能了。

双脉冲导弹的攻击方式跟单脉冲完全不一样,比如说射程在200到300公里的PL-15。假设目标就在200公里远处,单脉冲发动机的情况下,导弹大概在100到120公里左右就会熄火,等到到达200公里时,速度已经变得不堪一击了。速度掉了,打击战斗机的话,几乎可以说是十之八九打不中了(为了方便讨论,没提弹道打击这块)。

双脉冲发动机就不一样了,比如说,第一脉冲可能在80公里左右就停止工作,第二脉冲会在150公里左右重新启动。等到了200公里这个距离,导弹的动力还在,发动机还在燃烧,机动能力强得不得了。被锁上的敌机想逃跑,真是难如登天。

如果目标在250公里左右,导弹大概会在180公里左右开始重新启动,而到达230公里时,燃料可能差不多用完了。不过离目标只有20公里,两者距离不远。那时,导弹的速度可能从关机时的3马赫降到大约2.3马赫,虽然速度下降了点,但基本上还是可以击中大部分战斗机。

要是目标在300公里以外的预警机,导弹在离目标230公里左右关机后,滑行到300公里时,速度大概可能低于1马赫,不过对于那种体积大、机动性差的预警机,仍然有很强的攻击效果。要是用单脉冲空空导弹,基本上不太可能搞到这种情况。

先说一句哈,以上这些数字只是为了说明双脉冲发动机的运行原理和延长不可逃逸区的道理,不能当成真正的射程数据来看。

双脉冲加持的PL-15性能相当厉害,这也让美军感到挺大的压力。于是,2017年也就是AIM-120D服役三年之后,雷神公司开始推动AIM-260导弹的项目。虽然没公开详细的尺寸参数,但估计和AIM-120D差不了多少,因为F-22和F-35的弹舱都已经定型了,不能搞太大改动。

雷神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AIM-260的射程超过260公里,和PL-15差不多水平。在宣传资料里,雷神吹嘘AIM-260在射程、速度、抗干扰和精度等方面都全面优于中国的PL‑15,听起来挺威风的。但是,这款导弹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几乎和AIM-120D一样,只不过推迟了工期,技术难题一个都少不了。

不过七年过去了,这款导弹还没有正式服役。最新的公开信息显示,AIM-260已经进入了测试阶段,估计在2026到2027年左右会开始装备美军。最开始想全面压制PL-15,可结果现在变成笑话了,因为中国已经搞定了射程在300到400公里的PL-17,还有射程达700到800公里的PL-21,AIM-260一旦装备,就明显落后了。

PL-15E已经在实战中取得了具体的成效。

5月7日凌晨的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用PL-15E击落了印度6架战斗机,自己方没有一架损失。这个成绩一出来,立刻让全世界都震惊了,比起六比零还要吓人,因为六比零代表印度空军毫无还手之力,而巴空军在和印度空军的较量中,简直就是以压倒性优势碾压对方。

在后来公开的资料里,巴空军提到,PL-15E导弹的最大射程达到了182公里,远远超过了官方公布的145公里数值。这一消息一下子让大家都懵了,因为按照原本的参数,PL-15E应该只是射程145公里的导弹,可实际上,巴空军竟然能在182公里外击落敌机。这也让不少人觉得挺奇怪的,要知道,美国和欧洲的导弹资料一般都是虚标偏高,反倒是中国的武器数据,似乎都偏向保守,偏低一些。看来中国的导弹参数可能得重新审视一下,不能只看官方公布的数据,要考虑到实际战场的情况和各种可能的误差。

这几年,美国在科学研究和军事装备研发方面遇到不少麻烦,很多项目都拖延不前。像阿尔忒弥斯探测计划,本来是个挺大的事情,但现在也被特朗普砍掉了不少分支,就像尾大不掉一样。军事方面,像HALO高超音速导弹、高超音速空射反舰武器、RAH-66科曼奇直升机、XM2001十字军自行火炮、AGM-183A空射高超音速导弹这些,都经过了多次延误,最终也都没有能顺利推进,很多都被叫停或取消了。

主要原因还是美国的技术水平和工程能力出了一点差错,简单说呢,美国还能搞得起一些技术研发,但在工程整合方面真是遇到大麻烦。这种差别导致 NASA 和国防部这些机构从 OEM(设计完了外包)转变成 ODM(只买模块,不自己做),这个变化也难怪。

上一篇: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叫什么名?山东舰如何改写海军历史?
下一篇:粟裕包围胡琏主力,毛主席急电:快撤!这是陷阱!粟裕大赞高明

热点资讯

意昂体育